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大陸動畫電影學到的事


還有一場戲,劇中人物談論起某一社會問題,但這段內容也被美方編劇砍掉了,理由是“太學究氣了,沒有賣點”。在美方編劇看來,觀眾心理承受度不會超過5分鐘,大眾走進電影院時已經有了一個心理預期——娛樂。

《重返大海》製片姚曉明


眼看著2010年來到年底.雖然在年初有著《喜羊羊與灰太郎》亮眼的票房成績.但在另一部打著反3D數位以純手繪風格的《夢回金沙城》上映十天悄悄下檔的窘境下.還是不免突顯動畫技術或風格並不完全是觀眾接受與否的主要原因了.過去比較常出現的"3D技術不如美國.應改採2D表現"或是"立體3D熱潮必掀起觀影熱潮"的討論顯然已在2010年底終結.大陸動畫在一次次的失敗實踐中學到了一些事.

2006年開始動畫電影佔大陸電影總票房從7%到今年已經佔到17%.看似亮眼且具競爭力的動畫電影票房中80%卻是來自國外的作品.即便當中有許多寄予厚望的作品如《鎧甲勇士之帝皇俠》、《虹貓藍兔火鳳凰》和《超蛙戰士之初露鋒芒》都未能如預期獲得票房肯定.於是年底的檢討必然免不了.也因次對於下一部即將開拍.且已在許多國際影展媒合會中獲得佳績的《重返大海》必然更受矚目.《重返大海》製片談到如何避免其他動畫片所失敗的途徑中談到了作者所以為的市場性以及真正的市場性中間的落差.而大陸動畫電影已經認識到了.

動畫電影一百年來作為娛樂產業的現象.短期內看來並不會改變.既然如此.娛樂誰?我們還是要好好想個清楚.是娛樂導演自己?娛樂出錢製作的大老闆?還是觀眾? 產業鏈裡面恐怕還是消費者說了算數.更加尊重觀眾是台灣動畫產業大家要更努力學習的事.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