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導演工作_對誰說故事


昨天參加了第四屆台灣國際兒童影展.是一個針對兒童所製作節目以及影片的影展.
許多入圍的精彩作品.都在同一個觀眾目標.看到導演們各種不同的有趣的說故事方式.
從這裡.可以簡單提到導演工作的基礎."對誰說故事"
http://www.ticff.org.tw/

導演工作的一個基本的思考問題.導演說故事.是說給誰聽呢?
導演需要構思一個對象.然後以他聽得懂的語言.喜歡聽的方式來說故事.讓對象可以更投入於故事當中.
而這個對象.往往是來自於動畫前期(pre-production)導演連同製片.企劃.甚至是投資方共同制定.
動畫以及電影產業需要靠精準對象目標.取得良好回報.來讓產業得以運轉.
所以常常有人不了解.為什麼小朋友這麼喜歡朵拉.天線寶寶.
而自己卻怎樣也覺得很難看.原因就是.這導演不是在對你說故事.

導演如果沒有關於觀眾的想像.比較容易變成喃喃自語.說自己的方言然後期待別人會聽懂.
如同站在街頭對著來來往往的路人喃喃自語.喜歡的.就會駐足.聽不懂的不喜歡的就離去.
(其實即便是喃喃自語.也會思考在哪裡喃喃自語.在家中臥室裡.在巷口轉角.在西門町.台南安平或是紐約.)
所以導演必須面對"對誰說故事"的思考.否則便會變成"先射箭後畫靶"的狀況.片子先作了再來看看有沒有人喜歡.

但是.習慣於"對誰說故事"這件事也容易導致創作僵化.好像對於嬰兒就必須是怎樣.對於小朋友又應該是如何說.所以.我們所景仰的大導演們.是能夠敏感社會思維的改變.用適合的方式透過動畫與影像來說故事.
更甚者.讓"所有人"喜歡.
讓所有人或是大部分人喜歡.大概是導演的夢想.但在那之前.導演可能需要從一個簡單的.有明確對象的開使說故事.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素人特效電影

這部片大家可以看一下.劇情是很簡單.就是外星人攻擊.目標看起來是作出好萊塢大片氣勢.但是.有趣的是.這部片是個烏拉圭老兄用了300元美金拍的.(阿凡達5億).所以是不是動畫特效也開始逐漸家用化或是素人創作化了.不過相信大家也可以從300美金的預算.反推回來了解他是如何拍攝的.

導演工作_導演什麼

上週六去高美館皮克斯展覽的系列活動.幫忙一場演講.有個觀眾在會後QA問了."動畫導演"要導什麼?我覺得挺有趣.我想也是大家對於不只是"動畫導演".包含一般"電影導演"的工作有點好奇吧.

中文從字面上說"導演".好像顧名思義就是指導演戲.如同"導遊"是指導遊玩.大陸說的"導購"是指商家店員.就是指導買東西的.所以為把他當作僅是指導演戲的工作似乎也很正常.那真人電影有人演戲.但是動畫電影的主角都是動畫人物.所以種種想像或是困惑便產生了.

導演的英文是Director.指的是"指導者".所以便不局限於對於角色演戲的安排.
導演的工作是整個"說故事"的指導者.
那很多人就說了.我們知道導演是說故事的人.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具體的要如何說故事呢?

首先是說故事這件事情.有"時間性".假如以一般大哥哥在說故事為例.
就是說導演必須要思考說這個故事的每一句話的輕重.口吻.快慢.語調.角色的描述.環境的描述.情緒的暗示.等等.讓聽的人能夠彷彿進到故事裡.共同與主角經歷了這個故事.
所以.導演的工作不是只有指導演戲這麼單純了.
說一個精彩故事.要透過許多手段來達成.例如角色的表演.鏡位構圖的選擇.每一個鏡頭的長短.鏡頭的運動.色彩美術的運用.角色造型的設計.音效與環境的可信度.音樂渲染的情緒..等等.
而這些都是導演的工作.劇組的每一個成員.對於故事本身都會有自己的理解或想像.
但都須經由導演來整合在一起.讓大家想的東西是一樣的.朝同一個方向前進.
否則劇組裡雖然都有許多相當有才華的人.若沒有人來整合.就會各有特色也等於沒有特色了.

動畫導演也是如此.只是動畫導演需要了解更多動畫技術性的部分.包含動畫的特性.限制或是流程.並使用動畫團隊聽的懂的語言來整合.

未來再來談導演工作裡面的細節.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再見

夜 liwei 工作室
*liwei戴上毛線帽.在離開工作室之前.回頭看了看.像是在確定有沒有遺忘了什麼.
*liwei從放在大門邊的小鐵盒裡把鑰匙拿出來.推開門.
*門外一盞路燈孤零零矗立在街角.雨絲絲落下.雨像是已經下了一整年那麼久.遠處低沉的雷聲持續著.
*liwei一手掩著頭.快步往車的方向走去.踩著地上的積水.
*車燈在下雨的夜裡.像是留著眼淚般.帶著liwei離開了這個地方.